Search


【老師和家長要保持如何適當的距離?家長可以介入多少學校事務?】
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老師和家長要保持如何適當的距離?家長可以介入多少學校事務?】

孩子進入國中之後,立刻感受到十二年國教標榜「免試」但家長學生卻日夜面臨巨大會考壓力的矛盾情結。七年級的孩子,因為班上平均成績被部分家長認為在年級排行低落而憂心忡忡,於是提出要全班留校考試讀書,並在老師的引領下,熱心組成了陪讀團。(其實每科平均都在年級平均之上)

無奈,七年級的孩子才剛從快樂小學生升上來,懵懵懂懂,並未能理解家長遙想三年後的決戰壓力,仍然有部分學生散漫而不知朝著求好心切的家長期許調整作為。

班上秩序遭到家長質疑,於是,陪讀時間,家長站上講台嚴厲的曉以大義,並說明「再不用功,就變成學校的放牛班」、「校方可能會以為導師帶班不力,而遭到撤換,全班就會損失一個好老師!」

接著,在黑板上主動寫明:如果全班成績依然低落,擬全班強制留第八節、第九節課,並把「強制」二字圈起來。(並未經過老師同意)

一群身心急遽變化、正在呼喊自我主張的青少年聽罷,覺得倍受屈辱,而此媽媽以家長的身分站上講台,其強勢的溝通布達模式,立刻遭來學生嗆聲。

而咱家兒子回家後很激動的寫了一篇日記,表達為什麼要強制留校讀書,以及家長為什麼要站上台罵全班?

我看了之後,當然也開始警戒,刻不容緩的去深入理解此事情。當然也忍不住以最理性的言談在群組上表達了一些家長分際、留校讀書作法的看法。

當然,接著,換成我被嗆聲。因為陪讀組的父母都一肚子苦水,認為自己犧牲時間與精神來陪讀,吃力不討好,不但學生不感激,還被嗆聲。

因為line的群組叮叮噹噹響不停,而我也擔心自己在非理性的狀況下發言,於是暫時離開了群組。

這還給我了一片冷靜思考的片刻,於是,想著:

在這個孩子急遽變化的時代,老師的工作包羅萬象,要備課、要教學、要陪讀、要溝通、要開會、要辦理班級活動、要進修、要輔導孩子心理…,天天面對龐雜瑣事都是早出晚歸,絕對需要熱心公益的家長志工從旁協助。

然而,志工家長的投入程度與分際是什麼?

能不能代替老師訓誨全班?

能不能因為求好心切而在學生面前提出「導師績效會被質疑而可能遭更換」?

能不能以家長的身分自行在黑板布達,擬強制全班留校?

能不能如此苦口婆心的責難同學,再不讀書就變成放牛班?

是,如果這些言詞出自一個抱持「教不嚴師之惰」裡練的導師之口,我真的不僅不反對,甚至能想見這位老師的認真投入程度,已拋棄許多所謂標準老師的束縛。

但是,我思考的是,家長,到底分際在哪?

另外,老師一旦開放家長的介入,需要謹守的界線在哪?

有的父母因為自身的條件能投入很多,與老師接觸的時間也多,其他無法相提並論的父母常常會有一種愧疚感,畢竟自己要上班、要顧及其他孩子,無法頻繁的參與、陪讀或從事志工工作,於是,說話沒有著力點,也不太敢大聲說話,畢竟自己付出的實在有限。

我對於願意無怨無悔付出的父母真的很感恩,也不斷在群組上表示感激,當然,孩子的嘈雜或許讓父母不得不使用非常手段,嚴厲以對,否則無法鎮壓班上秩序,但是「勞心勞力」與「言談態度之分際」是不是兩個獨立的問題呢?

我身邊不乏許多熱心志工媽媽,我自己也是志工,三個孩子,當然不可能全力為單一一個班級付出,但是我從許多志工媽媽身上感受到的、學到的,不只有「無私」、「付出」,而是更艱難的如何謹守家長的界線。

這些志工媽媽甚至比孩子更忙,擔任攝影,聯絡班級活動事務、幫老師印製書面資料、收錢、取貨、訂貨,除了學校正式授權並列入課程的EQ課(這些媽媽是有修習學分並拿到證照)之外,其他極度尊重老師的教學,並把訓斥教誨權全然留給老師的。

在這些志工媽媽身上,我看到更多,感受深刻,甚至自覺修練不足。

是的,我非常感激媽媽們願意撥出心力為班級服務,很多事情我真的做不到,這退出群組自我沉澱的片刻,我當然知道,我很可能成為一個箭靶,但我無法停止去認真思考「家長與老師應有的距離與分際」問題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★《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》作者、親子作家彭菊仙最新力作 ★聚焦青少年的行為、手機電玩、戀愛人際等33個教養難題全攻略
View all posts